污泥生物瀝浸工藝是在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濃縮污泥(含水97%左右)中接種復合微生物,并投加一定比例的營養物質,經曝氣處理約48h,使污泥pH降至2~3,完成生物瀝浸過程。生物瀝浸處理后,污泥中重金屬被溶出進入液相(重金屬通過脫水而去除),污泥惡臭消除,病原物被殺滅,而且污泥的脫水性大大改善。污泥的肥效和熱值卻沒有發生明顯的損失。
一.去除重金屬
污泥中的重金屬絕大部分是以金屬硫化物、碳酸鹽、磷酸鹽、與鐵錳氧化物及有機質結合態形式存在。在嗜酸性細菌的作用下,金屬硫化物變成可溶性的金屬硫酸鹽,同時通過介質的酸化,可將污泥中難溶態重金屬溶解進入液相,再通過固液分離達到去除污泥中重金屬的目的。
二.改善污泥脫水性能
1.微生物替代效應
生物瀝浸反應過程中,生物瀝浸微生物將完全替代原污泥中的活性污泥菌體。生物瀝浸微生物是以自養菌為主,而原污泥中活性污泥則以異養菌為主。菌的替代有如下效果:
① 由于個體較小的菌完全替代原來個體較大的菌,原來菌死亡或新陳代謝停止,因此原來毛細管水等束縛水將容易釋放出來變成自由水,故生物瀝浸處理后,污泥還可進一步通過重力濃縮潷出部分水。
② 個體較小的自養菌替代原來污泥中異養菌后,由于前者分泌的胞外聚合物( EPS) 較原污泥中異養菌少得多,因此,污泥脫水性能得到大大增強。因為EPS 親水性強,產生越多,污泥越難脫水。
2.生物酸化效應
生物瀝浸處理因微生物會氧化污泥或外源添加的少量S,以及介質中的水解會導致污泥pH下降,在生物瀝浸池中污泥pH可降低到大約4.0以下,pH降低意味著濃度增加。由于帶正電荷的的增加,會中和污泥顆粒表面的負電荷。其結果是污泥顆粒表面的Zeta電位由負電位(-30~-50mV)趨近于0,達到電中性。因此,污泥顆粒因表面不帶電荷而不會互相排斥,有利于污泥聚沉和脫水。
3.其他效應
污泥中金屬元素尤其是鐵等,在生物瀝浸微生物作用后氧化成具有絮凝作用的,同時進一步水解生成少量的羥基硫酸鐵、黃鉀鐵礬和施氏礦物等次生礦物,它們對污泥脫水有一定貢獻。礦物的形成可能對污泥的Zeta電位能起一定的中和作用,且礦物密度較大,利于污泥的壓實沉淀,再者,礦物能夠作為污泥絮體的框架支撐形成可滲透的剛性點陣,從而改變污泥脫水性能。
三.消除惡臭,殺滅病原物
污泥惡臭是因為污泥中存在的異養菌分解污泥中的含氮、含硫有機質產生小分子含硫( 硫化氫、硫醇、硫醚、甲基硫) 和含氮( 如氨) 化合物引起。生物瀝浸產生的強酸性環境使污泥中的異養菌被殺死或抑制,不能分解有機質而避免了惡臭的產生。因此,生物瀝浸法除臭效果極為顯著,不僅反應過程無臭,而且生物瀝浸處理并經機械脫水后形成的污泥餅也無惡臭。由于酸化和氧化作用,污泥中病原菌殺滅率可達到99%以上。
該技術以其處理成本低、處理效果好、綠色環保、處理后污泥利于資源化利用、易于推廣等優點,成為近些年來污泥處理的新熱點。經生物瀝浸處理后的污泥其壓濾后含水率可降到60%以下,其他指標均能滿足污泥農用標準要求,適合用于污泥堆肥,實現資源化利用。